孔君感言道:“使命感是一个人对其工作职业的认同与奉献;而从国家和社会发展出发,则体现了国民为实现中国梦、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伟大事业的支持、奉献甚至牺牲。《永远是少年》中的四位少年,正是这种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的青年们的化身,他们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奋斗牺牲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光荣使命。”
交大建校之初,就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一批批交大人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自1923年,学校建立第一个党团组织以来,电影里冯健行得原型人物冯亮功等交大第一批党员,在民族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中,弘扬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披肝沥胆,一往无前,直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正是学校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的生动写照。
当前正值学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要不忘初心、奋勇前进,扎扎实实建设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西南交通大学,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熊秋露感言称:《永远是少年》这部电影讲述了五位年轻知识分子在100年前大时代背景下的信仰和抉择,本片由1927届校友冯亮功之孙冯小宁担任导演和编剧,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故事讲述了100年前,冯健行、文婷等五个青年学生,加入了初创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在时代潮流的变革和曲折的革命道路中,走向不同的命运。那些坚守初心,坚定信仰的人们,最终被历史所铭记,他们是无名英雄,也是人民英雄。我们见证了几位青年学子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为了祖国民族的独立毅然做出的自我牺牲,这种精神值得今天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学习。
此外,电影主角是根据我校校友事件改编,今年是西南交大建校125周年。学校建校之始,就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一批批交大人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民族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中、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历程中,传承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披肝沥胆,一往无前,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冯亮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更是西南交大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的生动写照。我们将传承校友的革命精神,让这种精神在西南交大的校园里熠熠生辉。
赵玥讲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外部西方列强环伺,内部则清王朝被推翻,袁世凯称帝。军阀群雄割据,腐朽、衰败、纷争。风华正茂、青春年少的青年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信仰,追求心中的理想,为中国的救亡图存而努力奋斗。
影片以冯健行、文婷等革命青年为代表,刻画百年前少年们为铺就中国崛起道路的伟大使命,甘愿奉献的成长历程,唤起新时代少年人的使命感,向我们传递着伟大的“中国梦”。
作为当代青年,要挑起“科教兴国”这副重担, 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以赶超时代、迎接挑战为动力, 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大胆创新, 不断汲取新知识, 用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和先进科学知识来丰富和提高自己, 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勇当“科教兴国”先锋。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增强民主意识,同一切压制民主、破坏民主的行为作斗争,自觉抛弃一切错误的民主观念,坚持党领导下的民主,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民主,处理好民主集中、民主与法制、民主与纪律等多方面的关系,使国家的民主建设稳妥、健康进行。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伟大中国梦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就像梁启超曾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一起加油吧青年!
李鑫说:“《永远是少年》讲述了青年为什么永远跟党走,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投身中国革命,加入最初的党组织,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奔走,随着时代洪流而走向不同的结局命运,有的人始终坚守着那份初心和信仰,传递了一种信仰与传承、觉醒与未来的力量。建党的百年,就是青年的希望和未来,这样一部片子就是旨在激发当代的年轻人坚信:永远跟党走,这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的寄语铿锵有力。如今的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无论何时,广大青年的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始终连接在一起。”
商丽娟感言:“在观看完《永远是少年》这部红色青春电影后,我被冯健行、文婷等五个青年学生在时代潮流变革中坚守使命初心、忠于信仰的故事深深打动。他们短暂的青春,却因坚定的信仰而那么与众不同、熠熠生辉,永远是少年的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去学习。”
在文婷的描述里,一百年之后的中国是平等、富强、幸福的,很庆幸,我们确实实现了这一目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我不禁在想,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是贫穷,是落后,是民不聊生?影片也向我们证实了,当时的中国再不奋起反抗只能亡国灭种。他们五个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百年前的年轻人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的选择,向我们传达了信仰的力量。
无论是文婷拒绝在悔过书上签字,还是冯健行舍妻弃儿走上革命道路,还是豹子、老武远离家乡踏上求知之路,皆是因为自己选择的初心和信仰,他们用热血的青春不断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即便在牺牲的最后一刻也无怨无悔。他们将自己的青春释放得淋漓尽致,告诉我们何为少年,少年应当如何。青春纵然短暂,但少年该有的精气神和信仰却能成为永恒。
没有永远的青春,却能选择做永远的少年。正值青春的我们,更应向革命先烈致敬和学习,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信仰,将少年该有的勇敢无畏、甘于奉献在青春时期,甚至在人生的全部阶段充分展现,才不会辜负好时代。
毛雯静讲到:“冯健行、文婷、豹子、老武、小余,几个和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还小的大学生,单单是怀揣着一腔爱国热情,就毅然决然的投身革命事业,哪怕最后一个一个牺牲,都毫无怨言且从容赴死。影片从最开始的青春洋溢,到矿场上的人生一课,到开办工人夜校,到罢工胜利,到各自逃亡隐藏,到最后的英勇牺牲,革命的坎坷与艰辛一览无遗。我对两个地方印象很深,一个是文婷和工人各自描绘了理想的国家和生活,百年后的中国会“把铁路修到天上去,也许还能修到月亮上去”“再也不会受到剥削和压迫,会被人平等尊重,那时的中国有最先进、最强大的武器”,理想中的生活是“能吃饱饭、有地方住、不会被动挨打、不用担惊受怕”,正是这样的中国梦唤醒了他们为民族复兴牺牲奉献的使命感,激励他们站起来、走出去、抗争着、奋斗着。另一个就是他们一个接一个的牺牲,从文婷宁死也不叛党最后甚至感染了父亲和军官、冯健行的一句“青山埋忠骨,此地甚好”、豹子的万里长征……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或是洋人矿场的走狗、或是国民党军官因为金条的劝诫、或是小余为了家人孩子出卖战友,卖国求荣、贪生怕死、苟且偷生。中国崛起的道路需要千千万万块奠基石,他们毫不犹豫成为其中的一块,而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毫无疑问也应当是其中的一块!”
侯锐说:“青春电影《永远是少年》是献礼建党100周年的重要电影,它弘扬了革命精神,传承了爱国情怀,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主旋律影片。电影中以交大学子作为原型,描述了五位同班好友在二十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他们的成长史。在国难当头,全国混乱的年代,他们作为有志青年,在学校邓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在新思想的指导下加入到共产党,在此期间服从党的安排、听从党的指挥、并深入到作战的前线中,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并做出了牺牲。对我感触很深的是,他们在条件艰苦的年代,自愿服从组织的安排,为伟大的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整部电影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激励和鼓舞着当代的我们,让我们意识到民族和思想的力量无懈可击。”
新中国的成立是千千万万先烈们用生命捍卫而来的,党在这段历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指导各地有志人士,有目的、有方向、有组织以及有纪律的进行革命活动,最终取得伟大胜利。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国家仍然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重要一员,因此,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合格做一名党员使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骆柯玉说到:“影片《永远是少年》,以共产党建立之初,冯健行、文婷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基本叙事线,艺术地再现了百年前中国的一群热血青年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澎湃岁月。同时,这部影片通过刻画百年前少年们为铺就中国崛起道路的伟大使命,甘愿奉献的成长历程,唤起新时代少年人的使命感,向我们传递着伟大的‘中国梦’。”
少年强,则国强,陈独秀先生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曾提到青年人应该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永远是少年》中的四位少年,正是这种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的青年们的化身,他们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奋斗牺牲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光荣使命。
百年前的“中国梦”在一代又一代顽强独立的少年们的努力下,实现了。那么,百年后的今天,新时代的少年们有着怎样的“中国梦”,又该为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承担怎样的使命?相信《永远是少年》这部影片,会带给我们思考与答案,激励我们勇敢承担少年人使命,继续传承为之不懈奋斗的“中国梦”。
布雯说:“影片以20年代的抗战时代为背景,聚焦于五个富有理想的交大学生投身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工人进行大罢工,毕业后也走向了不同的地域进行抗战工作。在影片的开头,一群孩子发现了主人公冯健行埋在树下的遗物——一本记录这段青春历史的日记本。导演采用黑白的画面正式使影片进入到30年代,以塑造影片厚重的历史氛围感。白衣少年在天安门门前抒发心中忧国之情,这段回忆正式拉开序幕。”
导演回答了当今影片的一个时代命题:主旋律影片如何拓展青年受众,成为青年人喜欢乐见的影片形式?,影片紧紧抓住青年人的审美期待与精神期待,突出主题特色,潜移默化的发挥主旋律影片的教育意义和传播效果,从选角、立体化的人物塑造、叙事策略等各个角度进行突破,《永远是少年》站在当今主流价值观的高度上,充分挖掘红色思想内涵,重审了主旋律影片与大众的互动性,完成了一份很好的答卷。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于回忆的。”影片改编自五个青年的真实故事,他们的生命都定格在20多岁的大好年华。导演无论是在红色影片的纬度上,还是在青春影片的纬度上,都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青春中融入红色力量,红色中注入青春血性,在这个严肃题材的背景下,故事起源于校园,以热血的青年人作为主体,活泼生动的课堂为影片注入笑点。也正是影片前段显得青春活泼的呈现,才使得后段的沉重更加真实、深入人心。领航青春奋斗之歌,现实传递信仰与责任,这是影片的主题,也是眼角含泪嘴角含笑后对于观众的深刻启示。
回看各个历史阶段,青年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扮演着主人公的角色。影片虽不完美,但诚意满满,在全媒体时代,旋律电影作为一种广为传播的电影形式,近几年总票房位列前茅,受众绝大部分是青年人。应如此片一样,主旋律影片应拓展思路,融入多方面元素,以传播教育意义树立正确奋斗观为目的,积极与青年人产生互动。